COB LED溫度大有學問
文章來源:恒光電器
發布時間:2016-03-21
瀏覽次數:次
LED產品的可靠性與光源的溫度密切相關,由于 COB 光源采用多顆芯片高密度封裝,其溫度分布、測量與 SMD 光源有明顯不同。下面從技術層面出發,介紹 COB 光源的溫度分布特點與其內在機理,并對常用的溫度測量方法進行比較。
引言
COB (Chip-on-Board) 封裝技術因其具有熱阻低、光通量密度高、色容差小、組裝工序少等優勢, led商業照明,在業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COB 封裝技術已在 IC 集成電路中應用多年,但對于廣大的燈具制造商和消費者,LED 光源采用 COB 封裝還是新穎的技術。
LED 產品的可靠性與光源的溫度密切相關,由于 COB 光源采用多顆芯片高密度封裝,其溫度分布、測量與 SMD 光源有明顯不同。
COB 光源的溫度分布
COB 封裝就是將芯片直接貼裝到光源的基板上,使用時 COB 光源與熱沉直接相連,產業資訊,無需進行 SMT 表面組裝。SMD 封裝則先將芯片貼裝在支架上成為一個器件,使用時需將器件貼裝到基板上再與熱沉連接。
兩者的熱阻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,相對于 SMD 器件,COB 熱阻比 SMD 在使用時少了支架層熱阻與焊料層熱阻,商業照明燈具,芯片的熱量更容易傳遞到熱沉。
圖1:熱阻結構示意圖
1、常用溫度測量方法比較
常用的溫度傳感器類型有熱電偶、熱電阻、紅外輻射器等。熱電偶是由兩條不同的金屬線組成,一端結合在一起,該連接點處的溫度變化會引起另外兩端之間的電壓變化,國際資訊,通過測量電壓即可反推出溫度。熱電阻利用材料的電阻隨材料的溫度變化的機理,通過間接測量電阻計算出溫度。
紅外傳感器通過測量材料發射出的輻射能量進行溫度測量,三者的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。
表1:溫度測量方法對比
熱電偶成本低廉,在測溫領域中最為廣泛,國際資訊,探頭的體積越小,對溫度越靈敏,IEC60598 要求熱電偶探頭涂上高反射材料減少光對溫度測量的影響。但如果將熱電偶直接貼在發光面上進行測量,探頭吸光轉換成熱的效果十分明顯,會導致測量值偏高。
實際測量中有不少技術人員習慣用高溫膠帶進行探頭固定,如圖2所示。這種粘接會加劇這種吸光轉熱效應,導致測量值嚴重偏高,偏差可達50℃以上。
圖2:錯誤的溫度測量方式
因此,為避免光對熱電偶的影響,建議使用紅外熱成像儀進行溫度測量,紅外熱成像儀除具有響應時間快、非接觸、無需斷電、快速掃描等優點,還可以實時顯示待測物體的溫度分布。紅外測溫原理是基于斯特藩—玻耳茲曼定理,企業資訊,可用以下公式表示。
其中P(T)為輻射能量,σ 為斯特藩—玻耳茲曼常量,ε 為發射率,紅外測溫的精確與待測材料的發射率密切相關,由于 COB 光源表面的大部分材料發射率是未知的,為了精準測溫,可將光源放置在恒溫加熱臺上,待光源加熱到一個已知溫度處于熱平衡狀態后,用紅外熱成像儀測量物體表面溫度,再調整材料的發射率,使其溫度顯示為正確溫度。
2、發光面溫度實測
為進一步從實驗上研究 COB 光源的熱分布,LED球泡燈,恒光電器,選用高反射率鏡面鋁為基板作為對象,這種封裝結構一方面可大幅提高出光效率,LED球泡燈,另一方面封裝形式采用熱電分離的形式,沒有普通鋁基板的絕緣層作為阻攔,可進一步降低熱阻和結溫,實現 COB 光源高光通量密度輸出。
圖3:待測鏡面鋁 COB 光源外觀
本次待測樣品除了熒光膠的配比不同,其他材料均相同,待測樣品的顏色分別為藍色、2700K和6500K。三款樣品的紅外熱成像結果參見圖3(a)、(b)和(c)。
圖4:樣品紅外熱成像圖
從圖中可以看到,藍色樣品的發光面最高溫度為93.6℃,2700K的發光面最高溫度為124.5℃、6500K的發光面最高溫度為107.8℃。
溫度的差異可如下解釋,白光是由芯片產生的藍光激發熒光粉混成白光,在藍光激發熒光粉的過程中,熒光粉和硅膠會吸收一部分光轉化成熱,經過測量可知藍色樣品的光電轉換效率為41.6%,家用照明,2700K 樣品為 32.2%,6500K 為38.5%,2700K 樣品的光電轉換效率最低,主要原因是 2700K 樣品的熒光粉使用量多于 6500K,在藍光激發熒光粉過程中有更多藍光轉換成熱量,相關參數參考表2。
表2:樣品光電參數
3、COB 光源的熱分布機理
從上節的測溫實例中可知,COB 光源的膠體溫度最高可達125℃,而目前大部分芯片能承受的最高結溫不能超過125℃,很多燈具廠商認為發光面的溫度超過125℃,芯片的溫度應該會更高,繼而擔憂 COB 光源的可靠性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